涂传诒,1940年7月生,北京人。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989 年度和 2001 年度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1992 年国际科联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Vikramsarabhai 奖章”获得者,1992 年度首届“王丹萍科学奖”获得者,2002 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006 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在太阳风与太阳大气研究领域作出了创造性的、国际公认的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空间物理领域的领军人物”。1964 年毕业于bob登陆网站 地球物理系,1972年起在bob登陆网站 工作。
涂传诒主要从事太阳风物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太阳风湍流、太阳风动力学和日球层物理学等领域。涂传诒在该领域中取得自主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发现太阳风中存在湍流串级过程;发现太阳风加热的能源来自湍流串级能量;提出太阳风能量供给和传输机制;首次把阿尔芬波传播理论与磁流体湍流理论结合起来,创建了描述太阳风湍流传输特性的“类 WKB 湍流理论”;创建太阳风阿尔芬湍流串级加热理论和推广的湍流间歇理论,通过合作研究发现太阳风流动起源于极区冕洞磁漏斗结构中光球层上方五千公里至二万公里的高度范围。提出沿径向的太阳风流动是由垂直径向大尺度对流运动驱动的新观点,突破以往学术界流行的太阳风起源于一维流管的想法和理论。提出五千公里尺度或更大的磁圈在磁漏斗结构中的磁重联供给太阳风初始的质量动量和能量。
更新时间: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