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 信息来源: 教务部
编辑:晏如 | 责编:青苗12月4日下午,教务部主办的“本科实践教学创新项目交流座谈会”在博雅学堂311举行。本次会议邀请本年度获得实践教学创新项目立项的部分教师分享建设经验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务部副部长刘建波主持并作总结发言。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综合办公室主任张媛、教务部基地管理与实践教学办公室主任冯雪松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在今年4月份发布《bob登陆网站 关于进一步推进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工作,教务部今年首次设立实践教学创新项目,并设置4个类别。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类项目中,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程丰阐述了“天体生物学”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指出该课程通过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的实地考察,设置多个观察点开展多学科交叉实验,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历史学系乔冠一则谈到了与北京相关单位合作的“十三陵文化项目”进展,学生参与了十三陵遗址的实地调查、文物分析及田野调查,并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社会学系凌鹏分享了社会学系与来广营地区合作的情况,并指出项目通过建立社区治理与社会组织的调研平台,组织社会调研、主题研究和全域化社会动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学应用能力。
在实验课程创新类项目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窦锦虎讲述了交叉科学实验的设计理念,该项目注重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培养,通过多环节讨论与反馈提升学生对化学生物学学科的理解。物理学院李智以卓越班“普通物理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如何创新性地采用开放式大实验,结合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精简传统实验并强化学生自主研究,已在试点中取得了积极反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金荣讲解了智能识别技术在蔗糖水解实验中的应用,强调该项目通过自主设计并搭建数智旋光仪,结合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经典实验原理的理解,也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确度。生命科学学院梁希同则介绍了基于AI与深度学习技术的动物行为分析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如何采集和分析动物行为数据,提升了运用AI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姜佟琳详细讲解了实验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情况,强调课程设计通过创设实际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如网络暴力等。工学院李康康则提到“能源与环境工程实践”项目创建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创业探索平台,通过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并推动学生参与实际科研及相关竞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晏明全分享了智慧水厂实验平台建设的情况,介绍了该项目通过引入智能控制技术,提升了水厂的运营效率和水质净化效果。
在科研实践合作类项目中,城市与环境学院杜世宏讲述了时空大数据与可持续发展多学科交叉本科生科研实践课程的开发过程,该课程通过与中科院的合作,结合自然与人文地理学科,致力于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并通过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科研指导。艺术学院史睿盈介绍了人工智能辅助动画创作实践课程开发项目,强调该项目通过校企合作,结合AI技术与动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技术融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经济学院黎新平则介绍了金融科技联合科研实践合作项目,利用金融市场模拟交易平台,结合编程和AI助教工具,培养学生的金融建模与编程能力,并通过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在实践教学研究类项目中,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纪晓璐以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比较研究为例,展示了该研究如何通过国内外实验教学对比,提升计算机类实验教学质量。其重点在于课程结构优化、实验设计及AI工具的合理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实际应用能力。
刘建波在总结中对各项目的实施效果表示高度认可,强调要进一步促进院系间的共享与交叉,加强跨学科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践课程的学术化和深度,根据不同类别实验课程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改革,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并充分考虑人工智能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未来长远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构建前瞻式实践课程体系。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