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3 信息来源: 新闻中心
【编者按】回望过去的五年,bob登陆网站 全体师生在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领导下,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后勤服务、综合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上级要求,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bob登陆网站 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在今年11月中旬召开。北大新闻网特推出《回眸5年发展路 迎接13次党代会》专题,回顾总结近年来学校奋力前行的实践、成就和足迹,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迎接北大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旗帜事关根本——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五年来,基层党委把党建作为思政工作的龙头,注重把思政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校各基层单位就召开会议400多次,进行专门学习。
一项项改革,因势而新;一次次创新,因时而进。
2016年12月1日,一堂主题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政治课在元培学院举行。
和往常不同的是,这节课的主体是学生。课堂上,2016级本科生雷创代表他们小组作了主题为“不再尴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小组展示,这一话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之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宇文利老师主持课堂提问和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从“改变形式”“完善内容”等角度讲述自己的让爱国主义教育不再尴尬的方法,课堂上思想交流频繁、观点碰撞激烈,气氛十分活跃。
“通过采用‘翻转课堂’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授课模式,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以教导学、以学促教。这种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的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已普遍推开。”宇文利表示。
“这种上课方式,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和讨论的热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深化了我们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体会。”元培学院2016级本科生韦苏婉说。
“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通过对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力地发挥了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元培学院党委书记孙华介绍道。
从课程改革到网络思政,从教学实践到社会实践,从课堂内外到校园内外,基层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创新探索前所未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成立“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马藏》编纂与研究,整理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建立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举办“名师大讲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关键词,邀请厉以宁、梁柱、楼宇烈、李伯谦、钱乘旦、袁明、程郁缀、朱苏力、潘维、于鸿君、韩毓海、孙熙国等12位专家教授,分别以一个关键词为主题进行解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持续办好“教授茶座”“鸿雁计划”等品牌活动。
——光华管理学院推出“沃土计划”课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发展和基层锻炼经历相结合。
——城市与环境学院积极探索教学实践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培养模式,通过“知行•同行”计划,在本科生课程野外实习环节融入思政元素,依托实习地区特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社会学系以精准扶贫、红色中国行等为主题,建设6个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扎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艺术学院结合艺术学科特点,引进经典红色话剧《赵一曼》,筹备原创音乐剧《李大钊》。
——充分利用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线开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专业读书平台,举办“南门读书会”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教师指导和自主阅读相结合。
——拓展网络思政空间,青年研究中心率先提出并系统论证“全环境育人理念”,该理念为教育部所采纳并推广;尊重青年主体性,组建网络文化工作室、网络新青年发展联盟等学生代表队,开设高校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开发校园网络文化日、网络文化节等活动载体。
……
五年来,基层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正在显现。
中国梦正激扬着北大学子的“青春梦”,理想信念的灯塔正照亮着北大学子前行的路。
五年来,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强起来!
旗帜推动发展——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院系发展优势
同心才能同力,同向才能同行。
2015年4月至6月,外国语学院党政班子先后对下属15个实体系(所、中心)进行了学科建设专项调研。此次调研以面对面交流座谈为主要形式,由系务会统筹组织,邀请各专业全体老师出席。党政联席院务会对调研中所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形成调研总结报告和《外国语学院学科发展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2016年1月16日,外院专门召开了学科发展研讨会,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深入探讨学院今后的发展思路、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在完善学科布局,推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院党委及各党支部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做了大量艰苦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表示。
“五年来,外国语学院党委和行政紧密配合,努力整合优势资源,完善学科布局,加快了具有明确定位和鲜明特色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步伐。”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淑静介绍道。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在领导班子建设上,认真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对教学评估、综合改革、人事进出等涉及学院发展的重大事项,坚持集体领导、集体决策。在教师党支部建设上,注重从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管理骨干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支书,推动支部生活与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工作相结合。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上,通过学生党员访问自己所属学科的老党员等支部活动,促进学生支部生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通过学院党委与行政工作相融合、教师支部生活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学生支部生活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推动了学院的科学发展。”地空学院党委书记傅绥燕说。
“将化学学院建设成为在国际化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化学教育和研究机构。”在学院党委与行政的通力合作下,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奋斗目标。“学院党委在工作中坚持将学院科学发展的重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将教职工工作生活上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化学学院党委书记马玉国说。“在学院党政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创造了优良的学术和人文环境,培育了积极向上的学院文化,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化学学院院长高毅勤说。
五年来,基层党委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把党建和思想政治优势切实转化为院系的发展优势。
五年来,基层院系科学发展能力强起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五年来,基层党委同舟共济、脚踏实地、奋发有为。从群团工作到离退休工作,从民生工作到安全稳定工作,处处可见基层党委的身影。优良的党风带动了师风,促进了学风,团结、安定、向上的校园氛围日益浓厚。五年来,校园氛围不断好起来!
今日的燕园,1300多个党支部正在成为1300多个战斗堡垒,29000多名党员正在成为干事创业的先进模范,汇聚成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走在“双一流”建设的新征程上。
旗帜正迎风飘扬,旗帜正昭示着未来!(文/校报记者 陈云超)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