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学问是这个道理,人生道路的探索亦同此理。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题记
2020年10月14日晚,本科研究生项目第四期“智荟时间”活动在898创新空间举办。光华管理学院本科研究生项目执行主任、市场营销系沈俏蔚教授、金融学系卢瑞昌教授、应用经济学系肖筱林教授、市场营销学系盖嘉教授、金融学系李劢教授、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彭一杰教授、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王聪教授参会,并和本科生深入探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与方法。
对未来发展规划产生了动摇,不清楚试错成本会有多大?如何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研究方向?如何缓解Peer pressure带来的焦虑?如何做好时间管理,提高效率?教授们选择读博士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选择专业时,应考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老师们一一进行了解答,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一起听听同学们的收获与感悟:
老师提到,文史哲这些学科既然存在就有它的价值,它不是无用之用。广泛地涉猎多种学科并不仅仅是为了所谓全面发展或者是辅助主业,更多的是一个确定自己兴趣和志向的过程,一个和自我对话的过程,一个不断反思自己探索自己的过程。哲学可能不是一件工具,而是一种指引,他可能不能为功利主义者带来最大化的效益,但是它或许可以引导你思考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效益,什么是价值等更根本的问题。
——2019级本科生 杨雨馨
老师们豁达开阔的想法让我暂时放下了眼前的焦虑,懂得了在人生的长路上不要总是过分计较一时的得失,要学会在复杂浮躁的环境中沉下自己的心,面对学习工作中的困难。要先看看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有时候在坚持的过程中就会看到新方向,获得前进的动力。也许今天我们会因为学习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难过受挫,但在整个人生的尺度上这些挫折也许反而是契机,关键看我们要如何应对。
——2019级本科生 巩梦婕
升入大二,我和许多同学都或多或少感觉到迷茫与困惑。不知道未来在何方,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通过今天与诸位老师的交流,我或多或少找到了答案。这次活动让我在快节奏、高压力、高薪酬的业界与相对自由却相对清高、孤独的学界之间学会了权衡、学会了选择。
——2019级本科生 刘韫滕
老师们耐心、真诚的回答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答案本身,更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困惑的新视角和新思路。与其绞尽脑汁想办法去挣脱peer pressure,不如学会接受它的存在、与它共处;与其为如何沿着一条规定的日程丰富自己的简历焦虑,不如根据自己的个性多多尝试、多多探索;与其为探索学术兴趣或行业意向思来想去,不如亲身做一下助研、实习,在实际体验中判断自己的偏好……“你们还那么年轻啊!”老师们作为“过来人”的话语亲切而又让人振奋,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2019级本科生 梁嘉惠
在北大,在光华,我们面对太多好的资源,应当拥有尝试的勇气。比起规划得明明白白的功利的职业道路,或许在大学的前两年,我们应该向更多领域去探索。因为在充分了解和思考后做出的决定,才可能更加适合我们,才可能让我们在未来有足够的动力坚持下去,才能让我们在走到麻木期时有值得回忆和坚持的初心。老师让我明白,也许无须刻意,机缘会把处在那个位置上的你推到适合的位置。
——2020级本科生 陈晓
返校后第一次有机会与多位教授面对面交流,感受到学院教授一贯的坦率与活力。教授关于如何规划本科时光、如何发现自身兴趣、如何处理同辈压力等话题的解答极大地引发了我自身的共鸣,也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焦虑,警策我们在适度的压力下更加平和积极地进行尝试、珍惜把握时间与机会。在低年级阶段,可以着眼于视野的拓宽与职业发展的探索,逐渐明确自身的特质与兴趣;在高年级阶段,不应忘记从真挚的热爱与初心出发,听一些有趣的课,目光长远地做事。
——2018级本科生 毛思文
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选择,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道路,同时找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点,讲好自己的故事。另外,无论是走学术道路还是进入业界,都要好好利用本科四年的时间不断进行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所想,为以后打基础。
——2019级本科生孔星皓
智荟时间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智荟时间”活动旨在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创建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让老师走近学生的所思所想,亦让学生聆听教授们的人生经历,在多元的思想碰撞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