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芝大到北大——菲利普·德桑教授赠书侧记
发布时间:2023-12-04

【编者按】

由芝加哥大学菲利普·德桑教授捐赠给bob登陆网站 的两千五百余册书籍于今年四月顺利抵达北大图书馆,现在已经整理编目完毕,供广大师生借阅和查考。从最初的筹划,到正式的起运,再到最终的运达,这批珍贵的图书历经波折,漂洋过海,终于在北大开始了它们的新生命。本文由德桑教授的学生、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高冀老师撰写,旨在记录这批赠书的来龙去脉,并借此向积极促成此事的北大图书馆受赠与合作办公室、文献资源服务中心以及法语系、中文系和比较所的各位师友表达诚挚的谢意。原文刊载于《书城》2023年12月号。


二〇二三年四月二十日,对我而言,对bob登陆网站 图书馆而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上午,我与北大图书馆受赠与合作办公室、文献资源服务中心的老师一起,准备迎接美国芝加哥大学罗曼语言文学系菲利普·德桑(Philippe Desan)教授赠书的到来。十点左右,一辆小型货车缓缓驶入图书馆南边的小门。工人师傅把一箱箱书搬运下来,暂存在图书馆的一角。这批书有整整六十箱,有的箱子上还写有“Desan”“RLL”(即“罗曼语言文学系”的缩写)的字样,虽然历经颠簸,却毫无破损。图书馆的老师拆开其中的一箱核验,发现书的品相非常好。他们告诉我,很快会对全部赠书进行清点、编目和分类,而后会将其放到各大阅览室和书库,供读者借阅或查询。此外,他们已备好了刻有“Philippe Desan赠书”字样的专用印章,会盖在每一本赠书的扉页上。我激动不已,内心默默念叨,“这批书终于到了,太不容易了!”


至此,经过四年多的筹划,将近一年的运输,德桑老师几十年间积累的这批珍贵藏书终于漂洋过海抵达中国。北大图书馆则是它们漫长旅程的终点,也是它们新的家园。时光回溯到二〇一九年年初,那时的我即将完成博士学业,预计同年秋天进入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工作。德桑老师在芝大巴黎中心与我讨论博士论文答辩的安排,顺便提到,他几年之后就会退休,正在为他在芝大办公室的一大批藏书寻找合适的去处,也谈到了另外几家想要这批书的机构。我告诉他,中国学界对早期现代欧洲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这批书如果能捐赠给北大图书馆,可以让很多中国师生受益。德桑老师对此很有兴趣。只是他从未到过中国,我也尚未回国任教,我们对这一想法最终能否实现毫无把握。

这批赠书最终得以从芝大运抵北大,颇费了一番周折,幸而有多位老师鼎力相助。我入职后不久,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赠书事宜被迫搁置。直至二〇二一年春,已经毕业入职北大的我与北大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图书馆特别邀请著名法国文学专家、北大法语系董强教授负责鉴定这批书的价值,其间我也一直与德桑教授和芝大罗曼语系秘书保持联系。次年四月,芝大罗曼语系秘书来信告知德桑教授的书已完成装箱。我草拟了一份申请书,请北大中文系、比较所和法语系的程苏东、张辉、段映虹三位教授联合署名,而后提交给北大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中心。五月,这批书终于从芝加哥启运。运输的时间很是漫长,也大大超出了德桑教授的预期。后来我从别人那里得知,德桑老师迟迟等不到这批书的消息,颇为焦急,平日寡言内敛的他甚至一反常态,为“图书能否顺利通过海关”“运输过程中是否会丢失或损坏”等问题多次表露过担忧。这批书顺利抵达之后,我当晚就给德桑老师写信汇报。他在回信中说,“很高兴知道这批书已经顺利抵达,也谢谢你发来的照片,它们让我心花怒放”,欣慰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每一本书有其自身的生命历程,那么或许可以说,这批书诞生于不同的年代和地点,在悠长的岁月里从欧洲越过大西洋到达美国,或者从北美各地汇聚到芝大,陪伴德桑教授见证光阴的流转,而后又横跨太平洋来到中国,在北大图书馆开启了它们的新生命。

菲利普·德桑教授出生于法国,先后在法国和美国攻读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文学。从一九八四年起,直至二〇二一年荣休,他一直执教于芝加哥大学罗曼语言文学系,并曾受邀担任美国、法国、意大利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与文化史、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欧洲思想史、文学社会学等,也曾涉及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他在蒙田研究方面用力甚深,已出版与蒙田和早期现代法国文学相关的专著近二十种,论文近三百篇。此外,他主持编写了法语的《蒙田词典》(Dictionnaire Montaigne)和英语的《牛津蒙田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Montaigne)等多种权威参考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桑教授二十多年前就曾主持“蒙田计划”(The Montaigne Project),将法国的国家级宝藏、“波尔多版”《随笔集》(即1588年版《随笔集》,以及蒙田本人从1588年至1592年去世当天在该版页边空白处手写的大量内容)逐页扫描成高清图片并上传到网络,供全世界的学者研究和使用。

5.jpg

笔者的博士答辩,于2019年春在芝加哥大学巴黎中心举行,右一为菲利普•德桑教授,右二为笔者

我于二〇一三年九月进入芝加哥大学罗曼语言文学系,攻读法国文学方向的博士,师从德桑教授,有幸成为他在芝大退休前指导的最后两位学生之一。在读书期间,不论是课程的修读还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他都给过我很大的帮助。德桑教授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老师之一,每天清晨即起,笔耕不辍,几十年如一日,退休后仍不断有新著问世。博士学习阶段的最后一年,我在法兰西公学院访学,论文指导委员会共有四位老师,当时,除了德桑教授以外的另外三位老师中,有一位在芝加哥,有两位在巴黎。作为导师,德桑教授本来可以线上参加答辩,或者要求我赶回芝加哥。他却主动提出在芝大巴黎中心举行答辩,他自己专程从芝加哥赶到巴黎来。德桑教授那时已经六十六岁,却为了一位学生而不顾旅途劳顿,这让我感念不已。答辩结束后,他按照法国的习惯,送给我一份特别的礼物,是一幅装帧精美的蒙田画像。作为蒙田研究专家,德桑教授曾收集了许多珍贵的《随笔集》版本和蒙田画像,这一幅是他专门从家里的收藏中挑选出来的。回到北京后,我把它挂在了书房兼卧室里,每天抬头就能看到。对我来说,看到这幅蒙田画像,就仿佛看到了德桑教授的面庞。毕业以后,我与德桑教授仍保持密切联系,除了沟通赠书事宜,也常与他交流近况。

德桑教授长期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也精通英语。尽管如此,他的大多数课程均用法语讲授,大多数专著和论文也以法语写成,在法国出版或发表。例如,他的重要著作《蒙田政治传记》(Montaigne. Une biographie politique)是二〇一四年先在巴黎出版,而后才被翻译成英文,以《蒙田传》(Montaigne: A Life)为题于二〇一七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德桑教授自己亦会每年多次前往巴黎,在芝大巴黎中心组织各类学术会议,与法国同行保持密切的联系。记得有一次,我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参加美国文艺复兴学会的年会,一位英国教授也是德桑教授的朋友理查德·A. 库珀(Richard A. Cooper)听说他因为人在法国而未能参会,以戏谑的口吻跟我说:“你导师总是待在法国,只是偶尔回芝加哥领一份工资而已。”闻言,我们相视一笑。对我而言,德桑教授对法语语言的深厚情感和与法国的密切联系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幸运,让我这样一个英语和法语均非母语的中国学生在美国读书之余,也能时时浸染于纯粹的法语环境。


4.jpg

德桑教授主编的《蒙田词典》


攻读博士期间,我上过德桑教授的五门课。他在授课中很善于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往往就是他已经完成或者正在撰写的专著或论文的内容。尽管美国高校的研讨课(seminar)一般而言很强调课堂讨论,德桑教授的课堂还是更为传统,以讲授为主。他在授课时只有简略的课程大纲,也并不严格遵循大纲的进度,有时还喜欢插入一些与课程主题相关的逸闻趣事,调节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到蒙田《随笔集》的名篇《论友谊》时,德桑教授总会提到他在为“波尔多版”扫描高清图片时的一个有趣的发现,即这一篇中的名言“因为是他,因为是我”(Parce que c’était lui, parce que c’était moi)的两个分句的墨迹有浓有淡,显然写于不同时间。前面说过,“波尔多版”是印刷书和手稿的结合。按照德桑教授的分析,蒙田在为一五八八年版增添内容时,先写下的是“因为是我”,过后很久才加上了“因为是他”。如此看来,蒙田这句名言似乎并不是语出真诚,而是首先有些自恋的意味。学生们听到这里,总会哄笑不已。

又如,在谈到蒙田的怀疑论时,德桑教授总会分享他的亲身经历——

一九六八年,德桑教授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常常在巴黎市中心的圣日耳曼大道上做“游荡者”(即“flâneur”,波德莱尔和本雅明用过的法语词)。有一天,他正在游荡时,在花神咖啡馆与萨特偶遇。萨特对他讲了一句令他终生难忘的话。原话是这样讲的:“年轻人啊,记住这一点,在说‘是’之前,要一直说‘否’。”

学生们只要听到这则轶事,听到“萨特”,都会精神一振,倦意全无。德桑教授解释道,萨特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把质疑当成一种思维习惯,直到对方以无可辩驳的理由说服自己。这与蒙田的怀疑论有着某些相通之处。德桑教授往往会从这则轶事出发,引出萨特对“专家”(expert)和“知识分子”(intellectual)的区分,即前者只谈论自己懂的内容,后者则无所不谈,尤其是那些自己不懂的领域。由此,按照萨特的定义,在《随笔集》中无所不谈的蒙田便可以被视为法国最早的知识分子。

3.jpg

菲利普·德桑教授赠送给笔者的蒙田画像


德桑教授有着跨学科的学术训练,从年轻时起即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相较于对文本的细读和对文体的细腻感知,他更偏爱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特别重视文学文本的历史和社会语境。这体现在他的诸多著作中,也反映在他讲授的诸多课程的名称中,如“蒙田: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书写”“蒙田的《意大利游记》”“对拉伯雷的政治学和经济学阅读”“蒙田与自由主义”,等等。还有一门课的名称便是“文学与社会:福楼拜与马克思”,从社会学的视角审视福楼拜,深入研读《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以及《三故事》中的《淳朴的心》,将其与马克思的《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展开对照阅读。这种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路径在他的部分赠书中亦有所反映,如玛丽·F. 罗杰斯(Mary F. Rogers)的《小说、小说家与读者:朝向一种现象学的文学社会学》(Novels, Novelists, and Readers : Toward a Phenomenological Sociology of Literature),伊曼努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1450年至1640年的资本主义与经济世界》(Capitalisme et économie-monde, 1450-1640),法国国家图书馆编辑出版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版画》(La gravure française à la Renaissance : à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等等,另有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如哲学家弗朗辛·马尔科维茨(Francine Markovits)的《在伊壁鸠鲁花园里的马克思》(Marx dans le jardin d’Épicure),经济学家吉勒·多斯塔勒(Gilles Dostaler)的《马克思、价值与政治经济学》(Marx, la valeur et l’économie politique)等。这些社会科学类法语和英语书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先前北大图书馆所没有的,对现有的馆藏是很好的补充。

记得我在芝大入学后不久,德桑教授听说我有意跟随他从事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研究,特意对我讲了一番话,大致的意思是:熟悉某一时期文学作品的专门家很多,并不稀奇,真正重要的是形成一种独有的阅读和研究路径。他举了他自己的例子。欧美学界的蒙田研究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代表性人物包括十九世纪的让-弗朗索瓦·帕扬(Jean-François Payen),到二十世纪的皮埃尔·维莱(Pierre Villey)和胡戈·弗里德里希(Hugo Friedrich)等人。与前辈学者相比,德桑教授在蒙田研究方面开辟了一条从社会学和经济史等学科中汲取养分的新的治学路径。这条新路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蒙田的交易:〈随笔集〉的经济话语》(Les Commerces de Montaigne: le discours économique des Essais)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想象》(L’imaginaire économique de la Renaissance)等著作,最终通达二〇一四年出版的《蒙田政治传记》和二〇二二年刚刚问世的《蒙田的现代性》(La Modernité de Montaigne)。另一方面,德桑教授也继承了帕扬对蒙田作品的编订,同时充分考虑到蒙田作品各类版本的物质性,编成《德桑图书馆:蒙田书目》(Bibliotheca Desaniana. Catalogue Montaigne),汇集了现存几乎全部蒙田作品的善本。德桑教授还是一位优秀的学术组织者。他从一九八八年起主编的学术年刊《蒙田研究》(Montaigne Studies)迄今已出版三十余期,约五百篇论文,呈现了当今蒙田研究的多元景观,也为全世界的蒙田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平台。这些学术贡献让德桑教授赢得了法国学界的高度认可,他曾荣获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和法兰西学术棕榈叶骑士勋章,以及法兰西学士院法语语言文学传播大奖。

2.jpg

菲利普·德桑教授的部分赠书,正在进行分类和编目


据北大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中心的统计,德桑老师的赠书总计有两千五百五十九册。除去两百七十九册因与现有馆藏重复而搬到北大比较所办公室保存,剩余近九成赠书均是此前未有收藏或者复本数不足的书籍。在德桑教授的法国文学类赠书中,法语书自然占据了绝大多数,另有不少法国文学作品的
英译本,以及一些其他国家文学的法语版,如十二卷本《莎士比亚全集》法译本,法译本《越南诗选》,甚至还有巴金《家》的法译本。此外则是若干其他语种的与法国文学有关的书,如意大利语的《16世纪法语和新拉丁语诗歌中的尤利西斯》(Ulisse nella poesia francese e neolatina del XVI secolo),葡萄牙语的《蒙田和他的时代》(Montaigne e seu tempo),以及《龙沙诗集》的日语译本,很可能是其他国家的法国文学研究者赠送给他的。

在北大图书馆(包含各院系图书馆)现有的法国文学类藏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源于一九四九年以前北平中法大学的旧存,年代较为久远,另有北大法语系多位教授和系友的赠书、图书馆历年来购买的一些书籍,以及北大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存于特藏文库的一批书。早期现代法国文学是现有馆藏中相对薄弱的一环,故而德桑教授的赠书起到了很好地填补空白的作用。对于其他时段的法国文学藏书而言,德桑教授的赠书往往也提供了年代更晚近或者注释更为完备的版本。

德桑老师赠书的出版年代跨度很大,其中的约四十册甚至是十八、十九世纪出版的珍稀古籍,被收入北大图书馆的特藏文库。十八世纪出版的古籍有两本。一本于一七四九年在巴黎出版,是法国哲学家路易-让·莱韦克·德·普伊(Louis-Jean Lévesque de Pouilly)的《愉悦情感理论》(Théorie des sentimens agréables);另一本则是一七七四年在荷兰海牙出版的弥尔顿《失乐园》法译本,还附有约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的评注。在出版于十九世纪的多种古籍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儒勒·米什莱的两部巨著,即一八七九年出版的十九卷《法国史》(Histoire de France)和九卷《法国革命史》(Histoire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法国史学之父”米什莱的这两部经典作品后来被多次再版,但赠书中的这些早期版本还是极具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从内容和主题看,德桑教授赠书中的法国文学类书籍涵盖了文学作品、文学史、研究论著、会议论文集、相关的学术刊物以及语言文学类工具书,全面体现了德桑教授的专业方向和阅读兴趣。试分类举例说明。

在文学作品方面,赠书中包含了从中世纪到二十一世纪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国作品,几乎呈现了一幅法国文学从古至今的全景图。据不完全统计,从十二世纪无名氏作者的武功歌《尼姆的大车》(Le charroi de Nîmes),到十三世纪的吕特伯夫和十五世纪的维庸,到十六世纪的克莱芒·马罗、拉伯雷、龙沙、杜贝莱、路易丝·拉贝、蒙田、多比涅,到十七世纪的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布瓦洛、拉法耶特夫人、拉封丹、佩罗、拉罗什富科、圣·埃弗蒙,到十八世纪的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丰特奈尔、拉克洛、博马舍,到十九世纪的巴尔扎克、波德莱尔、福楼拜、左拉、大仲马、缪塞、戈蒂耶、维尼、洛特雷阿蒙、梅里美、兰波、马拉美、内瓦尔,再到二十世纪至今的布勒东、梅特林克、纪德、萨特、加缪、贝尔纳诺斯、阿拉贡、吉罗杜、贝克特、尤奈斯库、罗伯—格里耶、萨洛特、索莱尔斯、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等,以上这些作家的作品在德桑教授赠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有些是图书馆原本没有的,如圣·埃弗蒙散文作品的四卷本合集,也有一些与现有馆藏存在重合之处,但是德桑教授的赠书往往颇具版本价值,如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三一年间出版的五卷本马罗《作品集》是现存较早的马罗作品合集,如好几部二十世纪小说是作品的初版本,又如多部作品在正文之外还附有长篇导言、附录以及详尽的注释。


1.jpg

著名16世纪法国文学专家米雷·于雄(Mireille Huchon)教授的著作《法语语言史》,扉页上有该书作者致菲利普·德桑教授的题签,另有“Philippe Desan赠书”印章和北大图书馆藏书章


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是德桑教授的专长,赠书中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格外丰富而珍贵,如保罗·洛莫尼耶(Paul Laumonier)编订的十五卷本龙沙《作品全集》,如亨利·夏马尔(Henri Chamard)编订校注的八卷本杜贝莱《诗歌集》,如让·塞亚尔(Jean Céard)、热拉尔·德福(Gérard Defaux)和米歇尔·西莫南(Michel Simonin)校注的拉伯雷《巨人传》五卷。洛莫尼耶和夏马尔是穷尽毕生之力研究“七星诗社”的前辈学者,而塞亚尔, 德福和西莫南三人亦是近年来著名的16世纪法国文学专家。这些学者提供了可靠的正文文本,而他们为作品撰写的导言和注释也包含丰富的信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前面说过,德桑教授在蒙田研究方面用力甚深,而他的赠书中也包含从十九世纪至今的多个版本的蒙田《随笔集》,如一八二六年问世、由约瑟夫·维克多·勒克莱克(Joseph Victor Le Clerc)编订的五卷本《蒙田随笔》汇集了当时各类评论者的注释,为我们了解蒙田在十九世纪法国的阅读和接受提供了珍贵资料,又如一九〇六年至一九二〇年间出版的四卷本蒙田《随笔集》,这一版本以一五九五年波尔多版为依据,并汇集了大量注释和评论。此外还有多种蒙田《随笔集》的英译本。

德桑教授的赠书中还有多种重要的文学作品选集,如日内瓦学派批评家让·鲁塞(Jean Rousset)编选的《法国巴洛克诗歌选》(Anthologie de la poésie baroque française),十六世纪法国文学专家弗洛伊德·格雷(Floyd Gray)编选的《法国十六世纪诗歌选》(Anthologie de la poésie française du XVIe siècle),等等。这些作品和作品集让现有的馆藏更为丰富而多样,也为法国文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文学史方面,德桑教授赠书中有古斯塔夫·朗松(Gustave Lanson)的《法国文学史》和埃米尔·法盖(Émile Faguet)的《法国文学史》。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正是始于十九世纪,而这两部文学史分别初版于一八九四年和一九〇〇年,在当时广为畅销,被多次再版和重印,为文学史写作树立了标杆,在民国时期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者当中亦有着不小的影响。德桑教授赠书中的朗松版《法国文学史》是一九一二年问世的第十二版,法盖版两卷本《法国文学史》则是一九〇一年问世的第七版,都是年代较早的版本,对研究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学者而言是宝贵的资料,同时也有一定的版本价值。此外还有一些更为专门的法国文学史,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著名文学史家费迪南·布吕内蒂埃(Ferdinand Brunetière)的《文学史上的体裁演变》(L’évolution des genres dans l'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历史学家皮埃尔·尚皮翁(Pierre Champion)的《15世纪诗学史》(Histoire poétique du quinzième siècle),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家和出版人莫里斯·纳多(Maurice Nadeau)的《超现实主义史》(Histoire du surréalisme),当代学者达尼埃尔·梅纳热(Daniel Ménager)的《16世纪文学生活简介》(Introduction à la vie littéraire du XVIe siècle)和里夏尔·克雷桑佐(Richard Crescenzo)的《16世纪法国文学史》(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du XVIe siecle),等等。此类著作很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学者迅速把握某一时期或某一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为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德桑教授对欧美学界的动态十分熟悉,在芝大任教的几十年间收集了大量与各时期法国文学有关的专题研究。篇幅所限,这里仅举几个与十六世纪法国文学相关的例子,如让·普拉塔尔(Jean Plattard)和皮埃尔·茹尔达(Pierre Jourda)分别撰写的马罗传记,如唐纳德·弗雷姆(Donald Frame)和阿莱特·茹阿纳(Arlette Jouanna)分别为蒙田作的传记,又如阿贝尔·勒弗朗(Abel Lefranc)、居伊·德梅尔松(Guy Demerson)和马德莱娜·拉扎尔(Madeleine Lazard)的关于拉伯雷及其作品的传记和专论。这几位作者都是不同年代的知名的十六世纪法国文学专家,亦有着不同的治学方法和侧重点,他们的著作不仅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在学术史上亦有其重要价值。在此类概览性论著之外,还有很多更为细致的研究,例如与蒙田相关的研究包括十九世纪末出版的《基督徒蒙田》(Montaigne chrétien),德桑教授自己撰写的《蒙田:食人部落与征服者》(Montaigne : les cannibales et les conquistadores),以及他近年来与同行一同编写的论文集《蒙田的批评用途》(Usages critiques de Montaigne),等等,与拉伯雷相关的研究则包括论文集《弗朗索瓦·拉伯雷:批判性评价》(François Rabelais : Critical Assessments),专著《拉伯雷的政治观念》(Les idées politiques de Rabelais)和《拉伯雷与巴汝奇:对文学人物的心理学分析》(Rabelais and Panurge :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Literary Character),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围绕特定主题的梳理,如《16世纪的诗歌与〈圣经〉传统》(Poésie et tradition biblique au XVIe siècle)和《“七星诗社”作品中的历史意象:主题与结构》(La vision de l’histoire dans l’œuvre de la Pléiade: thèmes et structures),《龙沙与人文主义》(Ronsard et l’humanisme)和《文艺复兴时期诗学与修辞学专论集》(Traités de poétique et de rhétorique de la Renaissance),以及有关法国和意大利文学关系的《16世纪法国的阿里奥斯托和塔索》(L’Arioste et le Tasse en France au XVIe siècle)。此外,法国高校经常会围绕各类主题举办研讨会,会后收集和整理相关论文,编订成专书正式出版。参会者和编纂者通常对论文质量有着很高要求,出版过程往往长达数年之久。此类会议论文汇编(actes du colloque)反映了学界的研究动态,展现了不同研究者的多元视角,极具参考价值。德桑教授的赠书中也包含了很多此类汇编,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十四行诗:从起源到17世纪》(Le Sonnet à la Renaissance : des origines au XVIIe siècle),《杜巴尔塔斯,16世纪的百科全书式诗人》(Du Bartas, poète encyclopédique du XVIe siècle),《文艺复兴时期的逻辑与文学》(Logique et littérature à la Renaissance),等等。以上的列举只是很少的几个例子,而且并未涵盖有关其他时段文学的研究论著。

此外,德桑教授的赠书中还有多份重要学术期刊,如《国际蒙田之友会通讯》(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internationale des amis de Montaigne)、《蒙田研究》(Montaigne Studies)、《法国书籍史专刊》(Revue française d’histoire du livre)、《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文艺复兴》(RHR. Réforme, Humanisme, Renaissance),等等,有些较为完整,有些则不那么完整。鉴于这些期刊的纸质版在国内并不容易找到,这也是一笔宝贵的馈赠。

德桑教授的法国文学类赠书还包含一批颇有价值的工具书,如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著名语文学家埃德蒙·于盖(Edmond Huguet)编写的《16世纪法语语言词典》(Dictionnair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du seizième siècle),几位著名语法学家阿尔贝·多扎(Albert Dauzat)、让·迪布瓦(Jean Dubois)、亨利·密特朗(Henri Mitterand)编订的《法语词源和历史词典》(Dictionnaire étymologique et historique du français),文艺复兴专家阿莱特·茹阿纳编写的《宗教战争历史与词典》(Histoire et dictionnaire des guerres de religion),等等。

总体而言,这批为数可观的研究论著、会议论文集、学术期刊和工具书是帮助国内学者了解欧美学界法国文学研究现状的珍贵资源,也为有志于进一步开展法国文学研究特别是早期现代法国文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了资料准备。它们入藏北大,对于推动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德桑教授尚未踏足中国,却愿意把大批个人藏书捐给北大,这是出于个人的情谊,更是出于一份对中国学术的期许和对后辈的厚望。这批书最终得以入藏北大图书馆,会让法国文学和其他人文社科相关领域的师生受益无穷。书籍的生命往往比个人的生命更为长久。在未来的无数日子里,一代代的学子们在北大图书馆借阅书籍时,偶然发现扉页上的“Philippe Desan赠书”字样,也许会感到好奇,也许会因此而去深入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学术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德桑教授学术生命的一种延续。这既是芝大与北大的一种学术缘分,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