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日下午,记忆中的北大——bob登陆网站
国际校友交流分享会在bob登陆网站
朗润园利荣森楼举行。分享会以时间跨越为轴,向来宾们展示了从50年代开始北大与留学生携手并进的60余年。bob登陆网站
副校长田刚、波兰前驻华大使孔凡(KSAWERY BURSKI)、阿尔巴尼亚前驻华大使塔希尔(TAHIR ELEZI)、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穆斯塔法(MOUSTAPHA ANIS MOHAMMAD SAPHARINY)、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卡林通·卡(CARRINGTON CA)、日本驻华大使馆文化部部长川上文博(KAWAKAMI FUMIHIRO)、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主编、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凡君、德国著名汉学家、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罗梅君(LEUTNER, MECHTHILD MARIA THERESIA)、法国汉语总督学白乐桑(JOEL BELLASSEN)、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前专务马丁·克劳斯(MARTIN CYRIAKUS CLAUS)、印度工商会联合会执行董事阿都尔(ATUL DALAKOTI)、马来西亚校友会会长赖贞瑝(NAI CHEN HUANG)、波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布兰卡(BLANKA NADIA GOLEBIOWSK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前会长、中文系教授陆俭明、bob登陆网站
校友会副会长、国际校友联络会会长吉米(JAIME A. FLORCRUZ)等出席本次分享会。

参会人员合影
首先由bob登陆网站
副校长田刚发表致辞,他表示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欢聚一堂重温燕园岁月、展望美好未来,也以一位年长校友的身份,欢迎各位回家。

田刚致辞
从红楼飞雪到狂歌竟夜都洋溢着青春芳华,北大早已融入我们的生命。岁月如歌,已有9万多名国际学子在此成长、成才,千千万万北大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历史。欢迎各位校友常回家看看,这份情谊跨越时空,校友的联系常在常青。
接下来,各个时代的国际校友就自己的经历与感悟进行了分享。
首先是20 世纪 50 年代校友代表——波兰前驻华大使孔凡分享他的燕园岁月。他于1955年到北大,校方为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除课上时间外,还有每周两次的辅导员补习。在学好汉语的基础上,孔凡校友也非常欣赏中国文化,包括中国的话剧、电影和小说。在北大求学期间孔凡校友吃过了各个菜系的餐厅后,对川菜情有独钟,并自学了鱼香肉丝,回锅肉,宫保鸡丁,锅包肉等菜品,将中国文化带回了自己的家乡。

孔凡分享
60年代校友代表、阿尔巴尼亚前驻华大使塔希尔同样提到了优秀学生辅导员对他的帮助,这样的帮助不仅在课程上,也在语言上。他用一句话总结燕园生活:虽然时间不长,回忆却异常深刻。

塔希尔分享
新中国留华校友口述实录丛书主编、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凡君讲述了他撰写口述实录的历程。当校友们讲述自己故事时,往往眼中饱含热泪,他们含着泪讲,记录者含着泪听。
孔凡君教授如此总结北大与国际校友的情谊:国际校友的培育是“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国际校友对bob登陆网站
的情谊多年积淀、情真意切,国际校友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发展所在国与中国的关系,国际校友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他会继续努力做下去。

孔凡君分享
德国著名汉学家罗梅君向我们介绍了她的老师和同学们,这些珍贵的照片不仅折射了时代的光辉,更映照着不为时间转移的深厚情谊。她在北大学习期间恰逢学工学农活动开展,工厂纷纷开门办学,这给了她机会去了解工厂的历史和劳动生活。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晚宴上,工人合唱的《国际歌》跨越了国籍和肤色,让她有了一种强烈的共鸣。

罗梅君分享
白乐桑校友作为恢复文化交流的第一批法国留学生表示,还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就知道北大的全球盛名,迈进北大的大门给他带来了归属感、自豪感。白乐桑也提到了开门办学的机会,这种新奇的体验就仿佛登上了月球的另一面,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之旅。

白乐桑分享
80年代校友代表、马丁克劳斯主要从“变化”入题,阐述了留学时和现在的不同。1981年时,从住宿的勺园楼可以直接看到西山而无任何建筑遮挡,二环也是一片空旷。如今高楼林立,从二环到五环的车辆川流不息,地铁也遍布全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马丁·克劳斯分享
印度工商会联合会执行董事阿都尔分享了他与北大的不解情缘。他于1983年到北大,并笑称自己不如其他几位师兄师姐那么多才多艺,只拿过1985年的全校网球冠军。他说,在北大学习的最大感触就是家一般的感觉,同班同学都非常融洽。阿都尔校友指出,这些口述历史的书籍非常具有意义。他随后幽默地说:所以我今天准备让各位校友签字,过十五年拿来拍卖,可能会是炙手可热的藏品。

阿都尔分享
接下来,马来西亚校友会会长赖贞瑝表示,在他来求学的90年代,北大已经相当国际化,包容多元文化。在毕业后,赖贞瑝致力于中马文化交流,成立了bob登陆网站
东南亚协会,他指出这是受到留学北大生活的启发,需要有平台让学生老师交流,由这样的协会互动,帮助东南亚发展。

赖贞瑝分享
布兰卡则分享了她在北大特殊的20岁生日体验:在她本以为所有人都忘记了自己生日的时候,室友突然打电话让她“维修”打印机,到场才发现,原来是她的中国和外国朋友们一起为她举办了生日派对。这一经历让她惊喜又感动,感到了北大的温暖。

布兰卡分享
吉米校友表示,来到北大,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语言,更学习了读书做人的道理。刚才校友们的分享跨越几十年代,一个又一个故事,体现了每个时代、个人、各国的特点,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陆俭明、吉米分享
陆俭明教授则从自己的5年求学、50年教学的北大经历,为本次大会作出了最好的总结。他重申北大的独特之处在于独特的人文精神,在于独立人格,在于科学民主、兼包并蓄,也在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陆教授指出,一带一路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概念是十分贴切且深刻的。在座的各位都是连接北大与世界的桥梁,应有属于自己的担当,而他本人也将和大家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